得獎人簡介

姓名
朱蕙君Chu, Hui-Chun
服務單位/職稱
東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特聘教授
學歷
國立台南大學 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博士
專長領域
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遊戲式學習、科技輔助醫護教育、科技輔助  醫療診斷及照護、翻轉學習、數位教學設計、自律學習、智慧型學  習與評量系統、知識工程與專家系統
座右銘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s.

得獎理由

  • 於103年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且103-109學年學術研究成果卓越,連續數年獲得科技部補助大專院校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 除了於國內翻轉學習推廣,更將翻轉學習教學觀念推廣至兩岸三地之華人世界,且獲得 Jon Bergman 所 審核 之 全球前 50 位高教翻轉推動教師的殊榮。
  • 將研究經驗落實於教學面,成效顯著獲得四次科技部大專生最高榮譽—大專生研究創作獎。

得獎感言

很感謝主辦單位與評審委員的肯定,能獲得此獎項,一路走來,真的要感謝許多人。我的教學研究道路上,有提攜我不斷往前成長精進的師長,也有經營行動學習推動計畫時一同努力往前創新的高中職教師們;更要謝謝給予我優質的教學及研究環境的東吳大學,以及無條件為我付出的家人。教育的推動,具有熱忱的教師是最重要的推手;在教學現場遇到的問題,更是教學創新的動力;而成功的人才培育,是決定國家競爭力的最大關鍵。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將個人多年來經營數位學習的經驗,進而輔導與協助更多的教師成長,在國內與國際上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

「朱蕙君特聘教授是臺灣第一位數位學習博士,目前任職於東吳大學商學院資訊管理系,同時兼任教學資源中心主任。自博士畢業以來,朱教授致力於推動行動學習與翻轉教育,除了在國內推廣相關理念,更將這樣的教學觀念推廣至世界各地,因此,她於2018年榮獲「全球前50名高教翻轉推動教師」之肯定。隨著行動學習的種子逐漸散播開來,朱蕙君更進而推動「自主學習」,期盼培養學生自我覺察的能力,讓「適性化學習」成為可能。

在傳統概念中,行動科技和教育似乎是兩個互不牽涉的領域。但研究顯示,將行動科技導入教育現場,不僅不會耽誤孩子學習,反而能夠對教學做出改變。朱蕙君指出,2006年臺灣資訊教育學門開始發展多個「特殊主題興趣研究群(SIG)」,包含行動學習、遊戲式學習、合作學習、語言學習等,而其中尤以「行動學習」最受矚目。

近年來,臺灣在數位學習領域有著跳躍式的發展,朱教授認為應該歸功於教育部的力推和臺灣資通訊廠商的支持。自2013年起,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推動的行動學習計畫,由SIG中的大學教授團隊輔導國中小與高中職的教師實施行動學習的策略與方法。在政府計畫的推動下,大專院校的教授們直接輔導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們,教導老師們如何將行動學習落實到課堂之中、如何設計規劃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之教案等等,每年皆吸引近五十所高中職與近兩百間中小學參與計畫。

朱蕙君在計畫中輔導多所學校突破原本教學的框架,讓行動學習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朱蕙君指出,當行動科技進入到課堂中,強調的便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透過個人化載具做自主化與適性化學習。以往總認為平板、手機等科技產品會使孩子分心,然而事實上,個人載具能幫助孩子學得更好,行動載具能建構出個人化學習歷程,讓老師更能因材施教。

此外,藉由一場場的演講和一篇篇的研究論文,將臺灣發展行動學習的成果與寶貴經驗推廣到香港、泰國、新加坡等地。朱教授強調:推廣行動學習是教老師們釣魚,而不是給老師們魚吃。硬體不是造就一切的關鍵,不能只是發平板給學生,而是應該輔導老師們學習導入適當的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活動,方能使影響更為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朱蕙君教授大學畢業於食品營養系,卻轉身投入資訊管理與數位學習領域。而後利用知識工程技術,將原本在醫療領域建立的專家系統,轉變為應用於數位學習領域,再逐步發展成為其個人研究特色。因此,朱教授勉勵年輕人,不管在學涯或職涯規劃上,都要清楚自己的優勢,才能發揮所長,也才能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