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2009年造成台灣嚴重災害的莫拉克颱風,相信不少人還餘悸猶存,而這場風災對蘇文瑞組長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帶領資訊研發團隊成員12人,整合超過31個防救災單位800項防救災圖資,建立起「災害情資服務平台」,是台灣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第一線守護者。
蘇文瑞表示,國家面臨重大災害時,指揮官會到災害應變中心聆聽各部會輪番報告,但這樣散布的資訊串接不夠順暢,無法讓指揮官具體釐清資訊和災情的關聯性,不利於情勢判斷。
花了兩年時間,克服資料格式不一問題,鼓勵各部會資料共享,「災害情資服務平台」連接包括行政區域的基礎資料、水文等監視的監測資料、土石流淹水等警戒資料、電力道路地震等災情資料、無人機航測影像遙控資料和福衛二號衛星影像底圖資料的資料庫,透過標準化格式轉換及運用空間地理圖台,提供52種系統功能,區分59個類使用群組,讓使用者能夠隨選即用,並且依照不同時空需求與應用情境做情資的呈現,提供中央與地方防災人員及一般大眾應用。
「高雄氣爆一發生,立刻在地圖上用視覺化呈現災害發生點、管線和關係圖;台南地震也是,災害情報一進來就立刻在地圖上標示出來。」蘇文瑞表示,「災害情資服務平台」服務對象從中央指揮官擴大到地方縣市首長,將資料化繁為簡,用書籤化的方式讓指揮官可以更鎖定在特定區域,讓地方對於災害情資掌握更精確,服務觸角更深入。
蘇文瑞透露,團隊目前嘗試從臉書、PTT等社群媒體中的討論串中蒐集資訊,讓每個使用者都成為平台移動感測器。「每次颱風一來,PTT上就有人發文、及時提供所在地的照片、影片,這是我們最佳的資訊來源。」未來將防救災情資效益細緻化,進一步將資訊服務每一個人,提供資料給民眾,讓民眾獲取防救災資訊的管道更多元更暢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