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許明暉 Hsu, Min-Huei  

服務單位/職稱

衛生福利部/技監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領域

醫療資訊、醫院管理、神經外科

座右銘 寫程式也可以救人
  • 成立全國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輔導大型醫院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跨院電子病歷交換準備。
  • 至104年底已有411家醫院宣告實施,有405 家醫院完成跨院互通介接,佔全國醫院總數496家的81%以上,此項成就在國際上係屬名列前矛。
  • 電子病歷的推動,幫助醫療院所省紙、省病歷儲存空間、節省作業人力,更進一步提升用藥安全、加速門診效率、減少重複檢驗檢查、提高民眾就醫品質。

      感謝主辦單位與評審委員的肯定,這份榮耀是衛生福利部與醫療院所數十年來參與醫療資訊推動所有先進共同努力的成果。
      台灣目前約有500家醫院與約2萬家診所,因為全民健康保險的引導,台灣醫院的數位化已經相當廣泛、深入。大部分的醫院都已實施電子病歷。透過電子病歷交換中心與健保雲端查詢平台病歷資料已可跨院查詢。健保署也提供健康存摺,供民眾取得自己的健康資料。由於這些成果,國際上對台灣醫療資訊建設高度肯定,也有許國家尋求台灣相關協助。
      在人工智慧與物聯網來臨的年代,讓我們繼續攜手共同大步邁進。

      電子病歷推動十年以來,讓全台超過8成的醫療院所可以相互交換電子病歷,節省大量的紙張、儲存空間和作業人力,更進一步能提升用藥安全、加速門診效率、減少重複檢驗檢查、提高民眾就醫品質。而這背後的推手,正是衛福部技監許明暉博士。

      「電子病歷的定義是一個經過電子簽章的檔案,不可變更才能取信。」對於電子病歷的定義,許明暉的認定是嚴格的,而這個簽章的手續,也正代表著資訊科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許明暉表示,醫院如果沒有數位化基礎,談電子病歷太奢侈,這是一段長達10餘年的努力過程,當資料數位化之後,有很多附加價值。其有幸站在前輩建構的基礎上,完成這最後一哩路。」

      身為國家衛生醫療資訊發展的推手,無論是智慧醫療、遠距健康照護、資料安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之健康照護應用,甚至是長照,許明暉除了積極投入,同時更認為手機x網路世代來臨後,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受到關注,對智慧醫療是發展的美好年代。

      許明暉舉例,三十年前就已經利用人工智慧來協助判讀心電圖;近二十年,機器已經能根據測量結果判讀是否為心肌梗塞;再十年後,民眾可選擇購買單純測量數據或具備判讀功能的檢測儀器;而到了現在,市面上所有的機器都擁有與醫生相近的判讀能力,而且價格更便宜。又如知名的達文西手臂式,其操作方式是人坐在面板前操控遠端的機器手臂,但未來有一天人可能被軟體所取代,意思是幫你做手術的,可能不再是醫生。這些都是科技所帶來的生活變革,使我們的醫療品質越來越好,我們會更努力於兩者的和諧運作,相輔相成。

「所有的預測都會失準,只有你每天都往老化靠近一步是不會錯的。」許明暉認為高齡化不是只有台灣才面臨的問題,長照領域的策略和做法台灣可以學習鄰近國家的做法。許明暉也提醒,別忘了高達80%的長者是健康的,他們有時間和經濟能力來提升生活品質,這族群的居家安全、情感陪伴、社群娛樂等面向需要被滿足,期待政府和資通訊業者未來都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